何宝宏:从学习到创造,生成式AI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AI绘画和ChatGTP的重要性不亚于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的价值,这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内容科技的革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风向Talks 2023”思享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围绕技术转型、信息革命、数据资产、Web3、信任科技、元宇宙、技术周期律、经济学2.0、AI、数字原生等热门领域进行了分享。
何宝宏表示,生成式AI在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内容创作的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经历了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到UGC(用户生产内容),再到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发展历程。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可实现AIGC(人工智能创作内容) ,未来可能发展到P-AIGC(专业人员指导下的AIGC)。
AIGC背后是一个大的模型,何宝宏介绍,过去五年,由于大模型的参数指数级增长带来了大模型“智力”的指数级增长。2020年,机器基本只能完成文本生成,目前可以进行图像生成,未来能实现视频生成。2016年,机器视觉可以从图片中识别文字;2022年,机器实现了AI绘画,可以通过文字生成图像。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的进步还体现在科学方面,目前正在兴起的AI编程的软件2.0,可以实现以代码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编程思维,即程序员只需要设定超级参数,普通参数将通过数据训练实现。生命科学方面,2021年AI发现了蛋白质结构,2022年AI生成了蛋白质结构,由此AIGC入选了《Science》2022年度科学十大突破。
在谈到在2022年同样大火的“元宇宙”时,何宝宏表示,每隔7年左右,都会有名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出现,每次还都不一样。目前,互联网发展正面临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信息互联网以及以Web3.0为代表的价值互联网的“新岔道”。
不过,在他看来,现阶段,元宇宙依然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还没有找到最佳实践。基于VR的元宇宙在未来3-5年内依然会是小众市场,实现“生态化反”还需要更多时间。
“VR现阶段的体验并不像数字孪生,而更像是‘数字植物人’,除了有视觉和听觉体验之外,还缺少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受。未来,仍需积极探索,将生产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何宝宏说。(宋雅娟)
成都高新启动中试跨越行动计划:50亿元平台建设基金打造全国中试首选地******
中新网成都1月9日电 (王利文)成都高新区9日下午启动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将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中试作为科研成果实验室小试和产业化发展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产业,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器”。中试平台不仅帮助转化,吸引团队,聚集人才和项目,帮助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还能赋能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孵化未来产业。
据了解,为大力支持中试首选地打造,成都高新区从平台建设、项目孵化、人才保障、中试项目、金融资本五个维度推出“中试十条政策”,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新建20个中试平台,服务1000个中试项目,实现2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覆盖面广、力度大、显示度高,建设中试平台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重大突破型平台可量身定制支持政策,中试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
“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国内首支专业投向中试平台的基金,该基金联合专业力量一起下深水,聚焦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专注创新成果和产业化之间‘桥梁’的建设投资和长期陪跑。”中信聚信投资总监吴波表示,此举对提升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有重大带动作用,通过基金投资实践,有助于提高中国相关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当日,成都高新区同步发布首批十个中试平台招引方向,涉及功率半导体、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车载智能、智能传感芯片、先进陶瓷材料等多个主导产业细分赛道和新兴产业,立项平台最高可获5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产业突破型平台给予量身定制政策支持。
“成都高新区中试平台重点是提供制造服务,为制造业赋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中试平台8个,在建4个。”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试平台招引清单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策划发布,长期有效。下一步,高新区将深入开展中试平台招引落地工作,集聚中试平台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力争建成全国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完)